广西蒙山 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来源:百度新闻    时间:2023-06-28 21:43:28

日前,走进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蔬菜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水果黄瓜、千禧小番茄,大棚管理员韩峰一看到特聘技术员刘金波便赶紧过来请教学习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土壤的各项元素指标设置问题。

“这个设置好后,当要素高于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智慧大棚管理平台就会自动触发告警信息到手机上,我可根据情况选择远程升降帘、膜,远程喷淋、滴灌水肥等操作,非常高效省工,在家也能操作。”韩峰乐呵呵地说。


(资料图)

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如今的蒙山县乡村产业日渐蓬勃,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近日,甘棠村村民欧鸿明正在自家的数字养蜂场进行一场现场直播,他利用手机拍摄蜜蜂采花归来和酿蜜等过程,与镜头前的粉丝互动交流。

在蒙山县,像欧鸿明一样的新型农民已达数千人。蒙山县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全面实施“农业+电商”“农业+旅游”模式,通过出台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明确实施乡村人才培优行动、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推动土地、项目、资金向职业农民领办、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新农人学学识、引技术、搞产业。

在蒙山县新圩镇高标准村级集体经济桑蚕产业示范园区内,今年第二批的三龄蚕宝宝在自动立体化养蚕设备上“乘电梯”一上一下便完成了一次投喂的过程。通过试点智慧农业应用模式,新圩镇探索 “种养分离+自动化养蚕”智能生产方式,推广实行“三段养蚕法”(即蚕种统一品种、统一订种,中蚕、大蚕实行分段养殖),全面自主研发的自动喂蚕设备,实现自动切叶、送叶、喂叶,控温控湿,不仅提高蚕茧产量,还极大提高了蚕茧的质量。

在智能化养蚕房中,农户每批次可养殖约25张,养殖密度直接提升3倍以上,每张蚕茧重量由原来的80—90斤/张提升至100—120斤/张,蚕茧质量达5A标准的比例由原来的53%增加到80%,农民养蚕收入同比每张增加500至600元。

让农业变得“高大上”的还有农牧业。经过消毒程序,走进广西宇远透水调光生态养殖场,只见牛舍内,一群6月龄到7月龄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啃食草料。

谈及养牛的经验,牛场负责人阮超喜对于自己的数字化养牛理念自信满满:“每头牛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每头牛每天吃多少料、长多少肉、身体状况如何、周围环境怎样等都一一记录,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这头牛的成长情况。”与一般养牛场不同,整个养殖场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阮超喜继续介绍,养殖场采用“透水调光生态牛舍”建设工艺,地板采用两层透水结构,提高生物垫床的蒸发效率,纵轴一端接上通风管道,采用无动力风机进行抽风,而且自动化清粪机每间隔一小时会进行清理,粪便经过干湿分离后还可以有效利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此外,公司还与农户合作,农户种牧草、养母牛,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精饲料,并对小牛保价回收,同时回收牛类发酵有机肥,形成利益联结。

蒙山县积极探索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项目,由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桑蚕、蔬菜、蜜蜂产业化联合体,以“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按“订单收购+分红”建立合作关系,抱团发展,共担风险;通过优秀农民带头人培育项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织知名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民带头人提供农业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以项目助农增收。

“未来,蒙山将继续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好融合,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蒙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织书记、局长冯勤国信心满满地说。

截图

原标题:《广西蒙山 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北包装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8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